2019年1月12日,YOCSEF杭州在海华大酒店主办了论坛:“当情怀遇上高薪:高校如何留住IT人才”。
本次论坛由YOCSEF杭州副主席、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曹斌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到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戴光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观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蒋从锋、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王潇杨、台州学院计算系书记陈盈、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向坚、浙江师范大学分管计算系副院长郑忠龙和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谢光强等8所院校代表。各位代表结合自身学校、学院实际情况,针对本次论坛的主题畅所欲言。
本次论坛共分为三个环节:嘉宾发言、现场论坛及现场交流会。
在第一个环节,各高校代表介绍各自院校在人才引进上的相关政策与待遇。一般地,对于刚毕业的IT博士,入职高校的年薪在15-40万不等,另有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提供购房安置费40万-80万不等或直接可以拿到一套房子,可按学校政策申请人才租赁房;还提供额外的科研启动经费3-15万不等。
第二个环节中,8位院校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针对本次论坛提出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了一系列讨论。
议题1:现在高校或科研院院所招IT博士“难”,问题出在哪里?
针对这个问题,各位代表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谢光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高校自身原因来说,在薪资待遇方面,高校的薪资待遇普遍较低。就拿之前有企业给AI博士开80万的年薪这个例子,一般高校是不可能给博士开出这样的薪资待遇的。其次,IT博士进高校之后的发展空间受限。由于高校对于各个专业的评价标准一致,特别在评职称上,现在计算机专业的论文大都以会议论文为主,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评职称上不认可会议论文,导致在IT人才在进高校后的发展速度缓慢。”浙江师范大学计算系副院长郑忠龙肯定了谢光强的观点,并结合浙师大自身实际情况补充说道,“目前高校招IT博士难,难在高校自身并无地域优势。就拿浙江师范大学来说,高校地处金华,相较于在杭高校与企业,金华的互联网氛围并不是非常好,因此也很少有IT博士愿意来金华工作”。“不仅如此,目前各个高校面临的不仅仅是和IT企业争人才,各个高校之间的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这也是高校招不到IT人才的主要原因。”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观林补充道。
议题2:IT博士进高校靠“情怀”还够吗?高校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
结合议题1的结论,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戴光麟表示,情怀还是需要的,但是同时,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薪资待遇,比如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广大IT人才进高校工作。其次,待遇政策需要透明。很多IT人才在来高校之前并不知道高校对于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与待遇,因此造成了许多高校招不到人才的现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蒋从锋肯定了戴光麟的观点,并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在每个青年教师进到高校后,学院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团队,和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契合,在团队中,团队成员可以为新进来的青年教师提供资源,互帮互助。其次,也可以找一个学院老师与新进的青年教师对接,以便青年教师可以尽快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另外,高校解决青年教师的子女上学问题、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如不止科研还鼓励创业、将会议论文纳入考核范围等,都是高校提出的一些策略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第三个环节为现场提问环节。
在本环节中,在座的参会人员都踊跃提问,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如何看待高校对海归博士和本土的待遇差别?
海龟博士比本土博士的待遇好,这是有原因的。国家会定期考核高校具有留学经历的教职人员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个比例,高校会出经费派遣没有留学经历的教职人员出国进行深造。而对具有留学经历的教职工人员来说,他们只是在入职时直接拿到了这个出国深造的经费。
问题2:如何看待高校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情况?
各高校表示,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会考虑进行调整。
最后,现场还有高校老师补充到,高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的博士入职高校都必须要签一份保证书,比如三年之内要发5篇SCI论文,评副教授、教授等职称需要一定数目的论文、国家基金和项目,使得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尽管到了寒暑假,大家都要一直勤勤恳恳地搞科研,一天都不敢懈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